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A+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癥 >>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pneumonia)簡稱合胞病毒肺炎,是一種小兒常見的間質性肺炎,多發生于嬰幼兒。由于母傳抗體不能預防感染的發生,因而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即可發病,有報道新生兒病毒性肺炎中RSV占10%~15%。國外偶有院內感染導致產科醫院新生兒病房暴發流行的報道。
目錄 |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簡稱合胞病毒,屬副黏病毒科,是引起小兒病毒性肺炎最常見的病原,可引起間質性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 RSV在電鏡下所見與副流感病毒類似,病毒顆粒大小約為150nm,較副流感病毒稍小,為RNA病毒,對乙醚敏感,無血細胞凝集性,在人上皮組織培養形成特有的合胞(syncytium),病毒在胞漿內增殖,可見胞漿內包涵體。合胞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最近分子生物學方法證明有2個亞型。A和B。
(二)發病機制
合胞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2~8天(多為4~6天)。合胞病毒肺炎的典型所見是單核細胞的間質浸潤。主要表現為肺泡間隔增寬和以單核細胞為主的間質滲出,其中包括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此外肺泡腔充滿水腫液,并可見肺透明膜形成。在一些病例,亦可見細支氣管壁的淋巴細胞浸潤。在肺實質出現伴有壞死區的水腫,導致肺泡填塞、實變和萎陷。少數病例在肺泡腔內可見多核融合細胞,形態與麻疹巨細胞相仿,但找不到核內包涵體。Gardner(1970)解剖合胞病毒肺炎死亡病兒1例,用熒光抗體檢查法檢出大量合胞病毒,未見人球蛋白沉著,認為肺炎病變可能主要是合胞病毒對肺的直接侵害,并非變態反應所致。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癥狀
本病多見于嬰幼兒,其中半數以上為1歲以內嬰兒,男多于女,其比例約為1.5~2∶1。潛伏期約4~5天。初期可見咳嗽、鼻堵塞。約2/3的病例有高熱,最高可至41℃,但發熱一般不是持續性的,較易由解熱藥退燒,高熱時間多數為1~4天,少數為5~8天。約1/3病兒中度發熱,多持續1~4天。多數病例的熱程為4~10天。輕癥病例呼吸困難,神經癥狀不著;中、重癥有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喘憋、口唇青紫、鼻扇及三凹征,少數重癥病例也可并發心力衰竭。胸部聽診多有細小或粗、中啰音,叩診一般無濁音,少數有過清音。1998年,首都兒科研究所對22例病原為A亞型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臨床特征作了初步的總結,發現患兒以幼嬰為主,1~6個月齡嬰兒占82%,男∶女為4.5∶1,發熱一般低于38℃(54%),起病2天后即出現喘憋(64%),胸部X線主要表現為兩肺野斑片影(77%)和肺氣腫影(64%)。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特征作出初步診斷,目前可用免疫熒光技術或免疫酶技術作早期快速診斷有助于確診。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診斷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檢查化驗
1.血象白細胞總數一般在(5~15)×l09/L,多數在10×109/L以下,中性粒細胞多在70%以下。 2.病毒學及血清學檢查 本病診斷主要根據病毒學及血清學檢查結果。近年來利用鼻咽分泌物脫落細胞及血清中IgM抗體的間接法免疫熒光技術、ELISA、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橋聯酶標法(APAAP)、生物素抗生物素ELISA法、辣根過氧化物酶-抗辣根過氧化物酶法(PAP)、單克隆抗體熒光法等都能進行合胞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 X線檢查:多數有小點片狀陰影,大片狀者極為罕見。約l/3(部分)病兒有不同程度的肺氣腫。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鑒別診斷
近十年來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占我國嬰幼兒病毒性肺炎第1位,其癥狀與副流感病毒肺炎、輕癥流感病毒肺炎及輕癥腺病毒肺炎臨床上幾乎無法區別。重癥流感病毒肺炎及重癥腺病毒肺炎則高熱持續,中毒癥狀及呼吸道癥狀重,臨床表現遠較合胞病毒肺炎嚴重。合胞病毒肺炎其臨床癥狀與一般支氣管肺炎有相似之處,與輕癥腺病毒肺炎亦較難區別,確診需結合病毒檢查結果考慮。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并發癥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合胞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常造成流行,文獻報道醫院內繼發合胞病毒感染高達30%~50%。秋冬季氣溫起伏大,要預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同時,秋冬季十分干燥,空氣粉塵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讓黏膜保持濕潤。另外,避免去空氣流通不好的公共場所,并適當補充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注意早期病人的隔離治療。近年來對RSV疫苗研究主要集中在亞單位疫苗、活減毒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均取得一定進展。
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1.一般治療 要特別重視一般治療,注意隔離,努力防止繼發細菌或其他病毒感染。如無繼發細菌感染,只用中醫治療即可。一般治療參見支氣管肺炎,其他可參見腺病毒肺炎,由于本病較輕,用不著那么多的對癥療法及支持療法。超聲霧化、拍背吸痰是簡單易行的呼吸治療手段。不僅有助于氣道濕化和炎性分泌物的清除,而且由于梗阻解除和通氣改善,使重癥病例的呼吸性酸中毒乃至Ⅱ型呼吸衰竭較迅速被糾正,避免誤用、濫用堿性藥物。國內研究證明,對RSV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中藥雙黃連霧化吸入效果明顯。
2.抗病毒治療 關于抗病毒化學藥物,較重者可用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霧化治療,最近國外有人用短期大劑量霧化治療合胞病毒感染有效。此外,上海新華醫院用乳清液(初乳稀釋液)霧化治療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溫州醫學院從初乳提取SIgA霧化吸入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收到了較好的療效,可以應用。
3.免疫球蛋白
(1)RSV-IGIV的使用方法:
①預防:RSV-IGIV在高危兒中用于預防的方法為:在RSV流行的季節(美國將之定于每年11月至次年的4月),每個月經靜脈注射大劑量RSV-IGIV 750mg/(kg.d)[即15ml/(kg.d)],約3~5次。
②治療:RSV-IGIV應用于治療:在選定的高危病人中予RSV-IGIV 1500mg/kg,1次,靜脈滴注;另有1種吸入療法,在住院第1天予RSV-IGIV吸入兩次,0.05g/(kg.d)[即1ml/(kg.d)],每次約20min,間歇期30~60min。
(2)RSV單克隆抗體(Palivizumab):是一種人類單克隆IgG抗體,特異性抑制RSV的F蛋白A抗原位點上的抗原決定簇,它通過抑制病毒的復制并直接中和病毒而發揮作用。用法是每月肌注一次,每次mg/kg,用于整個RSV季節,在RSV感染開始的季節提前應用則效果更佳。目前,人們普遍認同在高危兒中應用被動免疫藥物RSV-IGIV和Palivizumab防治RSV感染,尤以后者為佳。
對RSV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患兒和伴有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免疫缺陷、新生兒、早產兒或伴其他嚴重疾病的高危兒應用RSV免疫球蛋白,有很好的耐受性和保護作用。
(二)預后
本病一般較輕,單純病例6~10天臨床恢復,X線陰影多在2~3周消失。如隔離措施不力,易有繼發感染,可再度發熱。單純合胞病毒肺炎極少死亡。
參看
|
關于“小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